王永芬

我的首页

我的作品

展览展讯

我的相册

艺术资讯

推荐艺术家

媒体介绍

联系方式

评论文章

组织机构

显示内容
为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提供更多帮扶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西城区近日出台专项政策,从设立备案、举办展览展示和社教活动、优秀人才扶持、运行扶持四个方面发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奖励办法包括给予在本办法发布后完成设立备案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一次性补助20万元;对于获得上年度市级展览展示和社教活动资金奖励的博物馆,给予匹配性资金奖励,每个博物馆最高不超过40万元等。

  北京市西城区区域内现有正式备案博物馆32家,既有恭王府、鲁迅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国家级、市级博物馆,也有历代帝王庙、宣南文化博物馆、李大钊故居等区属博物馆,还有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等各类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这些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加入我国博物馆体系,有利于优化我国博物馆体系结构、填补门类空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全球范围看,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不少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前身都是民办博物馆。引导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博物馆领域,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博物馆运营效益提升,对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创新有着积极意义。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引入更多新颖元素和理念,拓展办馆思路,进而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事实上,非国有博物馆的出现,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也体现了民间收藏从私家珍藏到社会共享的文化自觉。近年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的博物馆发展迅猛,已成为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备案博物馆65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达2175家,占比超三成。

  国有博物馆“大而全”,非国有博物馆“小而专”。大唐西市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近年来,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非国有博物馆崭露头角,不仅展示了个人收藏,还服务了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生活。此外,一些非国有博物馆在收藏上也形成了自己的内容特色。从中医药、木石金雕、织锦刺绣、皮影、印染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到钟表眼镜、锁具剪刀、农机农具、老相机、茶叶茶具、徽章证件、邮品货币等具有时代印记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可成为非国有博物馆的收藏主题,填补了我国博物馆门类上的许多空白。

  经费往往是制约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最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关注并指导非国有博物馆的生存和运营。2017年,《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畴。地方性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不久前,浙江温州集贤艺术博物馆项目正式开工奠基,为温州这座“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再添新活力。两年前,温州提出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相继出台补助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最高拿到了30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博物馆独立策展或组织本馆藏品赴外地展出,可拿到最高20万元的奖励性补助;民办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创市集、节日雅集,最高可拿到50万元的奖励。

  办好一个民办博物馆,除了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流,还需要大量文博人才的支持。当前,不少民办博物馆由于专业人才匮乏,藏品得不到很好的技术性保护与修复,在策划、运营以及产品开发能力上,也往往因为缺乏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举步维艰。支持民营博物馆发展,除了提供资金扶持外,在博物馆专业人才资源上也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补足专业人才匮乏短板。如把非国有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文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范围等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非国有博物馆切实提升陈列展览、藏品保护修复、社会教育与开放服务水平,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Processed in 0.089(s)   10 queries